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直观感受
时隔三年重读,感触 totally different
before: 自怨自艾,疯狂代入
after: 好!
为什么叔本华如此的赞同——假装冷漠 疏离 的社交方式
自己似乎一直是“假装热情”
有种刻意为了某种目的而逃避亲密关系的感觉
不像是单纯的疏离
他对一些观点的描述,似乎对应上以前“无意识的我”的一些行为和心态,不过现在似乎产生了差异。(em对他的刻意逃离持有悬置的态度,以及刻意的冷漠)
想读塞涅卡的《书信》……….
总结
译者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叔本华和尼采不一样,后者是一个永远的精神思想漫游者漂泊者,永远不会停留在已经获得的结论上,永远在激烈地、大幅度地变换和修正自己的观点,相比之下,叔本华很早就奠定了哲学大厦,在之后的时间只是做着装修和局部扩充的工作。
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
三项内容
1.人的自身——健康 力量 外貌 气质 道德品格 精神智力及潜在发展
2.拥有的身外之物——财产和占有物
3.人向其他人显示的样子——名誉 地位 名声
重要的是自身的内在素质,自身之外的事物对人的幸福只是间接地发挥影响。
每个人生活在何样的世界,首先取决于这个人对世界的理解,贫瘠浅薄肤浅or丰富多彩趣味盎然。不少人羡慕他人在生活中发现和精力饶有趣味的事情,其实应该羡慕后者理解事物的禀赋,经历过的事情在描绘中才是耐人寻味。想象力把平凡无奇的事情变得伟大和优美,具有忧郁气质的人所看到的悲惨一幕,在乐天派的眼里只是一场有趣的冲突,而麻木不仁的人则把这视为无关紧要的事情。
人的一生中,尽管外在不断变化,但人的性格却始终如一,好比虽然有一连串的变奏,但主旋律却维持不变,无人能够脱离其自身个性。
一个人精神能力的界限尤其决定性地限定了他领略高级快乐的能力,这是最高级、最丰富多彩、持续至为长久的乐趣是精神思想上的乐趣。
与生俱来的精神思想能力
出自完全健康和良好体魄的宁静与愉快的脾性,清晰、活跃、深刻和正确的理解力、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在完全孤身一人的时候,沉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得其乐;但对于一个呆滞、麻木的人,接连不断的变换着聚会、看戏、出游、消遣都无法驱走折磨人的无聊。
普通大众所追求的大部分乐趣都是纯属多余的。
我们应该循着与我们个性相符的方向,努力争取适合个性的发展,除此之外一概避免。 我们必须选择与我们个性相吻合的地位、职业和生活方式。
我们要避免高估自己的能力,尤其在我们年轻气盛的时候,这可是我们生活中的暗礁。
没有对事物的某些客观兴趣,这些才可以使他们有能力从事精神思想的活动,财富除了满足人的真正、自然的需求以外还能做的,对于我们真正的舒适和愉快影响不大。
他们内在空虚,感觉意识呆滞,思想贫乏,这驱使他们投入社交。他们聚在一块追逐娱乐,以感官欢娱、声色享乐开始,以荒唐无度而告终,无聊源自精神思想的贫乏和空虚。
第二章 人的自身
人们对事情的感受能力的本质特性和强弱程度才更为重要,我们能够咬紧牙关承受纯粹从外而至的灾祸,但由我们的自身所招致的不幸却更难忍受,因为运气会变好的时候,但我们自身的性质却永远不会改变。诸如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快乐的性情、愉悦的感官和健康良好的体魄——健康的身体加上健康的心灵(尤维纳利斯)
轻松愉快的感官感觉,因为这一美好的素质所带来的好处是即时呈现的,他是一个愉快的人,一个人的这种愉快气质能够取代一切别的内在素质。
应该把获得和促进愉快的心情放在各种追求的首位。让身体健康的手段,避免一切纵欲放荡的行为,一切令人不快和剧烈的情绪动荡,以及一切太过紧张和持续太过长时间的精神劳累。
亚里士多德——所有杰出优越的人都是忧郁的。
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就是痛苦和无聊
生活的艰辛和匮乏造成了痛苦,而丰裕和安定产生了无聊。
一个人对痛苦的感受能力与对无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
因此,精神迟钝的人较少感受到各种各样、强度不一的痛苦和忧伤。但是,精神迟钝的后果就是内在空虚。
内在空虚就是无聊的真正根源,这种人无时无刻不在向外面寻求刺激,试图借助某事某物使他们的精神和情绪活动起来。
追求的贫乏和单调消遣可以证明这一点,由于内在空虚,人们才追求社交、娱乐和五花八门的奢侈。
人的精神思想财富越优越和显著,留给无聊的空间就越小。
在独处的时候,每个人都返回到自身,这个人的自身拥有就会暴露无遗。而有着优越精神思想禀赋的人却以其思想使所处的死气沉沉的环境变得活泼和复有人气。
塞涅卡——愚蠢的人饱受无聊之苦
这种人会乐意以俭朴和节制换取独立和闲暇,不像其他人必须依赖快乐的外在圆圈,不会牺牲自己以迎合人们卑微的目的或者低下的趣味。
亚里士多德——人的幸福在于无拘束地发挥突出才能
第三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
富有家庭的人把财富视为必不可少的是构成唯一可能的生活的元素,就像空气般的不可或缺。
出生于世代贫困之家的人却把贫穷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以某种方式意外获得的财富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多余的东西,把财富用来享受和挥霍才是理所当然的。
就像莎士比亚所说,《亨利五世》“乞丐一旦跨上了坐骑,就非得把马跑死为止。”
博斯威尔《约翰逊的一生》: “一个习惯于处理钱财的有钱女人会小心翼翼的花钱,但一个在结婚以后才首次获得支配金钱权利的女人会在用钱的时候大胆妄为,简直就是大肆挥霍。”(啧,也太片面了,基础消费观念还是不同)
如果一个人从一开始就拥有了足够多的财产能够享受真正的独立自足,不用操劳就能够维持舒适的生活。可以摆脱与人生相连的匮乏和操劳,从大众的强制苦力中获得了解放。
只有得到命运如此垂青和眷顾的人才可以是真正自由的人,是“自己的主人”。
如果一个人继承了遗产,却无法从事别人无法从事的事情。创造出对大众都有益处,又能给自己带来荣耀的东西哪怕他只是尝试这样做,或者只是做出了点滴的成绩,甚至不曾细致的研究某一门学问,以尽可能推动这门学问的发展,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可耻的无所事事者。
这种人也不会感到幸福,因为免除了贫穷只会把他引到人生的另一个痛苦极端——无聊,而无聊又如此厉害的折磨他,假如贫穷的处境使他有事可做的话,他反倒会生活更加幸福,这样的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很快就会把他诱向奢侈,从而挥霍掉了他那不配享受的优越条件。无数的人这样沦为贫困,就是因为有钱就大肆挥霍,目的不过就是在无聊的压迫之下谋求片刻的缓解。
第四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
(没细读,只简单略过)
如果人们的虚荣心受到任何意义或程度上的伤害,或者在受到别人轻视,冷落,怠慢时,都肯定会难过,伤心,很多时候还会感受到深刻的创痛。
正确评估自己本身的价值和看待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我们的幸福大有裨益。
当我们终于充分了解到在大多数人的头脑里都是些肤浅表皮的思想,思维狭窄,情操低下,见谬误百出,是非颠倒。那我们对他人的评论就会逐渐淡然处之了。
虚荣使人健谈,骄傲却让人沉默。只有在内心里坚信和确信自己具有突出长处和非凡的价值,才可以真正骄傲的起来。
——具备最高级优点,真正的纯粹个人优点的人。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第一部分 泛论
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愚者在生活中追求快感,智者则千方百计的躲避祸害。
第二部分 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OMG好杂乱,有空再整理一下)
一个人的一生越有价值,越有意义和计划,越具有独特的个性,他就越有必要时不时认清自己生命总体发展的大致脉络和自己的计划。
我们的形式自始至终都有其必然性,在每一刻作者我们在那一刻认为合理和适当的事情。
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我们应该愉快的迎接现在此刻,从而有意识的享受每一可忍受的没有直接烦恼和痛苦的短暂时光。
把每一天都视为各自分开的一段生命。——塞涅卡《书信》
使这唯一真实的时间尽量的让人愉快。
把并不肯定发生的灾祸视为永远不会发生。
我们只是把每一天视为在生命的名目下所包括的东西,正如在一个集合概念下面所包含的各个单一事物。
在患病困顿时,每当念及在这之前没有疾病和痛苦的时光,就突然让人心生无尽的羡慕。在健康美好的日子里,这种情形应被我们时刻牢记于心。这样就会倍加珍惜,享受此刻的好时光。
许多欢乐愉快的时光为家品尝咀嚼就过去了,直到以后日子变得艰难和令人沮丧,我们才徒劳的为逝去的好日子而叹息。
所有局限和节制都增进我们的幸福。(NO,但探索欲和渴望新鲜感很难抑制,对我来说也许更合适的是know more)
生活的关系应尽可能的简单甚至单调。
纯粹的思想智力活动与实际生活相比能给具备这方面思想能力的人带来更多的欢乐。
要过一种深思熟虑的生活,并且从生活经验中汲取一切有益的教训,我们就必须勤于反省。经常回顾整理做过的事情与曾经有过的感觉和体验。
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可以视为一本书的正文,而对生活经历的咀嚼和认识则是对正文做出的评论和解释。
如果一个人担于世俗事物或者纵情与感官享受,他就对生活欠缺清晰周密的思考,思想也夹杂着某种程度的混乱不清。
当时的那些看法是当时的试镜的结果和表述,因此对值得回味时刻的记忆和记录,应小心保存。
亚里士多德——幸福属于容易感到满足的人
西塞罗——一个完全靠自己,一切称得上属于他的东西都存在于他自身的人是不可能不幸福的。
一个人自身拥有越多,别人能够给予的也就越少
一个人对社会交往的热衷程度大致上与他的精神思想的价值成反比。“他不喜好与人交往”→“他是一个具有伟大素质的人”
谁在早年就喜欢上独处,不啻于获得了一个金矿。
因为生活在拥挤繁杂的诗人中就会变得举步维艰,痛苦掣肘不断。
个人对社会交往的渴望程度与他的年龄大小成反比。幼儿独自待上一会儿就会惊恐和痛苦的呼喊,要一个少年男孩儿单独一人则是对他的严厉惩罚。年轻人则很容易就会凑在一块,只有那些气质高贵的年轻人才会有时候试图孤独一人。但如果单独待上一天仍然是困难的。 成年人却可以轻而易举做到这一点。……
最后到达古稀之年,独处与他们真正合拍孤独离群的倾向的强弱总是与一个人的智力价值直接相关。
尊贵的气质情感才能孕育出对孤独的偏爱。
具有伟大心灵的人,这些人来到这个世上的任务就是引导人类跨越谬误的海洋抵达真理。 他们把人类从粗野和庸俗的黑暗深渊中拉上来,把他们提升至文明和教化的光明之中,他们与大众本来就有着精神上的分离。
长期离群索居的生活会使我们的情绪变得异常敏感。
如果一个人出于对别人有理由的厌恶,迫于畏惧而选择了独处,那么对于独处生活的孤寂他是无法长时间忍受的。我建议这种人要习惯于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学会不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马上告诉别人,同时对别人所说的话不要太过较真。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在道德上抑或在智力上,因此对于别人的看法应锻炼出一副淡漠无动于衷的态度,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最切实可行的手段。
塞涅卡《书信》如果你看到很多生活的比你好的人,那你就想想有多少处境比你糟糕的人吧。
《论愤怒》如果由于别人比我们更加幸运而内心不安,那我们将永远不会快乐。
容易引起别人嫉妒的人理应采用的方法是与嫉妒者保持相当的距离。以便双方之间始终保持一道巨大的鸿沟。 在受到嫉妒者的攻击时能够保持最大限度的从容镇定。
不要老是紧张兮兮的不断回头重新考虑已经付诸实行的事情和担忧可能遇到的危险。而是应该把整件事情抛诸脑后,对其思考贴上封条,确信已经在当时深入彻底的考虑了一切,并以此得到安慰。
在遭遇不幸时可以以命运论的观点安慰自己,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必然发生的,亦及不可避免的。
对当初如何才能防止这一不幸进行反复令人痛苦的思考则是我们应该执行的某种有益的体罚,以便吃一堑长一智。我们不应该在明显犯下错误以后为自己开脱责任淡化或粉饰错误。应该坦白承认错误,清楚明白这些错误的严重性,下定决心在以后避免重蹈覆辙。“不接受惩罚教训就不可能进步。
一旦我们沉湎于阴暗的想象,就会带来不那么容易消失的图像。
对任何关乎我们痛苦和快乐的事情都应该以理性和判断力去观察和考虑。
好像在我失去我们所拥有的某样东西时将会怎样的看待那失去之物。想象有可能降临在我们身上,巨大不幸和灾难不失为一件好事,我们更承受那随后实际发生轻微的多的不幸。
在处理某一事情时,其他别的事情则一概不予考虑,清空头脑不应该让私人琐事和低级烦恼完全占据自己的头脑。
给我们的愿望设定界限,克制我们的欲望,压住我们的愤怒。
第三部分 我们对他人应采取的态度
为了能在人群中生存,我们必须容许承认别人以既定的个性存在。
我不准备改变他们,我要利用他们。
让别人在记忆中美化自己,方式之一是尽量不要与人见面,聪明的做法是间隔相当一段时间之后才重新和我们的相处好朋友见面。
没有思想的人无法看见别人有思想,我们在跟别人说话时也就把自己降到了别人的水平。甚至自己为此要做出的屈就也完全不为人知。大多数人都是那样的情操低下,天赋拙劣,因而是那样彻头彻尾的庸俗。
非理辩论一旦与他们的利益和虚荣心相抵触,就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对任何人我们都不可以太过迁就和热情,应该对朋友保持一定的傲气和疏忽,大大咧咧,这样我们才不会轻易失去他们。(啊????虽然他描述的和现在的我很像,但怎么抽象简化出来这么怪,并且这也太刻意了)
对一些人来说,只要我们与他们交往或者经常以信任的方式说话,他们就会变得粗鲁无理。
与人交往时的优势全在于在任何方面都不需要对方,因此我们应该时不时让每个人感觉到我们是可以没有他们的,这样做会增进友谊。(????? 真的和我的做法背道而驰啊,我会cos在乎。 而且他是为了追求友谊而展现出这种形象,真的能获得友谊吗?我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毕竟我是属于不追求的……)
与大部分人交往时,如果我们不时顺便掺进点滴的面试并不会产生什么害处,别人反倒会更加珍惜我们的友谊。
如果某一个人确实对我们很有价值,我们应当帮这点隐藏起来。(?)
具有更高贵本质和更高思想禀赋的人在年轻时经常会暴露出异常,缺乏人情世故的知识和处理世事的精明技巧。因此轻易受人欺骗或者被他人引入歧途。(好的,谢谢你的鸡汤)
每个人天生就有一副本领挤弄自己的五官,并且一个人的面具纯粹是根据自己的个性而量身制作。
如果一个有交往的人暴露出某种令人不快或恼火的行为,只需问自己,“这个人真的有价值,以致我们愿意忍受他的行为吗?”(心里有秤,不需要问) 因为同样的行为必将变本加厉的频繁发生。
和已经绝交的朋友重归于好是一种软弱的行为,因为一有机会,这个朋友又会做出原先导致朋友反目的事情。
我们应该把人的这些特性纯粹作为我们认识的素材,视其为人性的新标本,并且谨记下来。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巨大的。
塞涅卡——没有人可以长时间戴着面具,人很快就会恢复天性。
每个人都应该以他人为镜,从这面镜子里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缺点,恶习以及让其他人厌恶之处。挑剔别人缺点差错的人也是在改进着自己,所以倾向和习惯于在私下默默留意别人的外在行为,刻薄挑剔别人不论做过亦或不曾做过事情的人,也因此在改进和完善着自己。
因为这种人起码有足够的公正或者骄傲和虚荣心去避免做出他们经常如此严厉苛刻批评的事情。
对于那些容忍别人的来说则是相反。
贺拉斯——给予自己各种自由,也同样让别人有各种自由。
注意和批评别人的缺点是使我们意识到自己不足的一个相当合适的方法。
本性高贵的人在年轻时以为人和人的联系基于人们相同的气质,情操,趣味,思维方式,思想能力等等。 年长之后才意识到这些联系和交往是现实性的,以某种物质利益为基础。
真实不虚的友谊有这样一个前提,对朋友的痛苦不幸抱有一种强烈的纯客观的和完全不带利害关系的感同身受。 我们告诉他恰逢某种不幸时候,他的脸上要么显示出真心的不含杂质的悲哀,要么就是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或者另有一丝别样的表情,瞬间略过。
朋友间分隔太远和长时间互不见面会有损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变成抽象的概念。
格拉西安——要取悦别人的话,唯一的方式就是把自己裹以最呆傻的动物的外皮。
显示自己的聪明智慧,其实就是间接的指责别人的愚蠢和无能。 本性庸俗的人,内心产生抵触情绪,而秘密煽起这股情绪就是他的嫉妒。 优越的精神思想会被视为一种无理和冒犯。
萨迪《玫瑰园》——我们知道愚者对智者的反感百倍于智者对愚者的反感。
有礼貌是精明的做法。 一旦礼貌要求我们必须向所有人显示最大的尊重,而绝大多数人又不配受此尊重,保持礼貌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任务,这样我们就得装出一副很关心他人的样子。
如果我们不曾夸张的看待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并因此怀一种某种不相称的高大和自傲。与此同时又清楚的知道每个人的内心对他人的惯常想法和评判,对他人的侮辱,我们就不会那么的手足无措。
我们应该时刻记住一般常规的礼貌只是一副张开了笑脸的面具。(似乎被intj刻板印象荼毒了,对于批评的部分缺点,会保持自傲的态度。承认拥有并且相信自己伪装下不会显露)
我们必须以符合自己性格的方式行事。
与别人谈话时不要试图矫正别人,尽管我们所说的话出于善意。
想让别人相信自己的看法,就要冷静,不带激情的把看法表达出来。如果一个人激烈的展示,就会把他的看法视为他的意欲的产物,不是认识力的结果,因为认识力在本质上是冷静的。
如果我们怀疑一个人说谎,那我们就应该假装相信他所说的话,因为这样他就会变得放肆,大胆。就会更加有恃无恐的说出谎言,而最后拆穿自己。
如果我们发现他的话部分泄露了他其实想隐藏起来的真相,那么我们就应该装出一副不相信的样子,由于受到这样的抵抗刺激,他就会调动其余的真相应战。
必须把自己的个人私事视为秘密。通过沉默而不是说话来显示我们的明白,如果我们是精明的,就会在思想和说话之间保留相当的距离。
们要尽可能的避免对他人怀有敌意,但我们必须注意每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并且牢记在记忆里,目的就是据此确定这个人的价值。并相应制定对这个人所采取的态度和行为。 不要与人过分亲密,和与人结下愚蠢的友谊。
在言辞和表情流露出愤怒或憎恨是徒劳无益的,既不治和危险,又可笑和流于俗套。除了通过行动,我们永远不要以任何其他方式表现憎恨和愤怒。冷血的动物才是唯一有毒的动物。
法国谚语——说话不要加重语气。
第四部分 我们对于命运和世事的发展所应抱持的态度
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根据现时的情况做出决定。
不要把时运归功于自己,而应该唯一感谢赐予者的仁慈和恩惠,并怀着喜悦的希望无比谦卑的接受更多不配获得的礼物。
在评估考虑是否存在可能危险时,常人只询问并且考虑已经发生了类似危险,而明智者却考虑有可能发生的危险。西班牙谚语——在一年都不曾发生的事情可能在几分钟之内发生。(似乎和前文的“短时间不会发生”有矛盾。)
我们可以把每时每刻烦扰我们的小小不幸视为特定给我们做练习之用,这样就不至于在安逸中失去了忍受巨大不幸的能力。(我喜欢这句)
人们犯成为命运的事情通常都是自己所做出的蠢事。
对我们的幸福而言,勇气是仅次于聪明的非常关键的素质。
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一个成熟的人首先是不再先入为主和想当然只有在正确认识了这一视野范围之内的事物才可以逐渐的扩宽视野。
生活是多么的短暂。
回忆漏掉了,所以我没多大意义和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剩下来的因此很少。
这些过去了的日子总是充满回忆,并因此显得漫长。
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是一副无懈可击的体魄。
青年人仍然相当容易感到无聊,想到将要数小时无事可干就会让他们不安。
这瞬间的印象必须强烈,鲜活,深刻,才能带来直观认识。
(懒了,停滞于此)